中国支持全球稳定币监管与代码级控制

3 小时前
閱讀 3 分鐘
1 視圖

加强国际间对稳定币的监管协调

一篇由中国政府支持的文章呼吁加强国际间对稳定币的监管协调,警告称当前的分散监管无法跟上全球日益增长的采用率。该文章发表于《学习时报》,作者为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利。韩教授指出,稳定币是一种快速扩展的金融工具,面临着透明度跨境合规用户保护等紧迫挑战。

提议建立全球监管网络

“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运作,但大多数监管体系仍然是国内和孤立的,”韩教授写道。

文章将稳定币分为三类:法币抵押型、链上抵押型和算法型。每种模型都带有不同的技术和法律风险,尤其是在发行者不受统一许可或储备披露规则约束的情况下。

韩教授强调,稳定币的信任来自多个层面:挂钩机制储备资产的可验证性可执行的监管。他表示,尽管区块链基础设施允许透明交易和可审计的智能合约,但这并不足以确保问责。“技术提供了可见性,但法律和制度保障决定了可信度,”他写道。

该文章呼吁建立实时储备验证和审计框架,并通过第三方监督来确保各个司法管辖区之间的一致性。韩教授还提议将监管约束直接嵌入智能合约代码中,以确保自动合规。

稳定币的国内外缺陷

在国内,文章提出了针对不熟悉数字资产的新用户的诈骗问题。它呼吁当局扩大公众对数字金融的教育,并将稳定币风险纳入国家金融素养项目中。

韩教授表示,随着用例扩展到支付、贸易和代币化资产,全球稳定币供应可能从数千亿增长到数万亿美元。没有协调的规则和共享基础设施,监管者可能面临持续的盲点。“只有通过联合监督和系统层面的协调,稳定币才能以支持创新和安全的方式发展,”他写道。

一些国家已经启动了监管试点,但尚未建立统一的机制来追踪跨境稳定币流动。没有共同标准,国家规则可能仍然是分散和反应性的。

为了实现共享基础设施,未来的协调可能需要对稳定币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处理,例如储备披露合约可审计性。这可能促使类似于银行或贸易合规中使用的跨境框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