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主流化之路 | 观点

4 小时前
閱讀 6 分鐘
1 視圖

披露

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并不代表crypto.news编辑部的观点。

稳定币的崛起

随着GENIUS法案的签署,加密货币的普及似乎已是不可避免,而稳定币将在这一变革中引领潮流。与传统资产挂钩为用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尤其是对于那些对Web3世界不太熟悉的用户。然而,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更多关注。

数字资产的主流化

十多年来,数字资产的梦想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主流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克服一些障碍,其中立法是关键,非Web3用户的参与度提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幸运的是,这两个因素都在积极变化。立法方面的积极信号预示着未来对这些资产的接受度将提高。此外,随着加密货币拥有率增加了33%,更广泛的市场也开始关注这一资产。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描绘出稳定币等资产未来的积极前景。

稳定币的挑战

然而,并非所有稳定币的动态都呈现出积极的结果。2022年TerraUSD(UST)的崩溃暴露了稳定币设计中的系统性脆弱性。缺乏透明、可审计的储备、对智能合约的过度依赖以及缺乏监管监督等问题,显示了稳定币面临的挑战。

对此类风险的应对至今仍显得肤浅。许多稳定币运行在通用区块链上,而这些区块链并未为受监管的金融环境而设计。缺乏合规导向的方法将阻碍稳定币进入主流市场。

合规性与用户便利

并非所有稳定币的设计都是相同的。这些曾被视为颠覆性行业的利器的代币,正逐渐进入大型金融市场。随着稳定币在主流消费市场的加速发展,协议层面的合规性,尤其是隐私保护,将变得愈发重要。

与此同时,优先考虑协议层面的合规性不应以牺牲用户便利为代价。尽管许多人积极接受这一资产,但稳定币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尤其是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的人,既需要合规性,也需要可用性。

稳定币的潜力

稳定币不仅有潜力用于日常交易,还能为市场提供更多可能性。在强大的协议驱动基础设施的支持下,稳定币成为多元化和灵活工具的潜力不断扩大。

迄今为止,智能合约被视为实现稳定币信任和自动化的工具。然而,它们的有效性却未能达到预期。智能合约的灵活性未受控制,导致了安全漏洞,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从2016年的DAO黑客事件到最近的桥接攻击和黑客事件,智能合约在区块链安全中往往成为薄弱环节。

建立信任

为了使稳定币成为主流,行业需要超越代码,建立更为重要的东西——信任。然而,数字资产的信任并没有单一的统一理解,其确切定义因国家和企业而异。

为了使稳定币在市场上建立主流信任,它们需要具备适应性。与其依赖智能合约来定义协议的参数,不如让代币本身承担更多责任。通过将代币标准直接嵌入区块链,稳定币可以根据现有的合规要求进行调整。

这些“智能币”可以根据立法、需求和交易要求进行调整,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使用案例。其次,通过在链级别发行稳定币,可以消除对智能合约的需求,从而减少安全漏洞。

身份验证的挑战

但如果行业真的希望稳定币达到主流采用的水平,就需要对身份验证采取更为稳健的方法。在当前的环境中,购买某些商品和服务需要身份识别,而又要确保购买者的详细信息保持安全,这之间存在矛盾。诸如护照上传或面部识别等方法并不适用。相反,稳定币交易需要以避免身份泄露的方式向所有相关方提供必要的信息。

具体而言,基于零知识证明的系统可以在不透露不必要细节的情况下验证信息。用户在网络上激活账户之前,需通过经过验证的身份服务提供商进行身份检查。这些信息保持安全,但可以在不同参数范围内进行验证。

例如,购买酒精时需要进行年龄验证。零知识证明将确认购买者的年龄符合要求,而不会在此过程中泄露任何私人信息。卖方可以保持合规,并确保销售合法,而买方则在交易中保留隐私。

结论

稳定币的增长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们的有效性将取决于它们的多样性和安全性。行业需要建立更好的机制,以促进更广泛的采用,而不是依赖那些已被证明不够理想的方法。只有这样,稳定币才能真正进入主流。

—— Boris Bohrer-Bilowitz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