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对稳定币的警告
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警告称,稳定币发行者在未充分理解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可能追求激进扩张。这些风险包括超出声明储备的放大效应。在法兰克福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年会上发表的演讲中,周小川表示,发行者往往“缺乏足够的自律”,并补充道,稳定币的运作“通过其操作产生货币乘数效应”。
过度发行与高杠杆
他警告称,即使有完全的储备支持,稳定币也可能通过存款贷款、抵押融资和资产交易放大风险。他表示:“潜在的赎回压力可能是初始储备的多倍。”周小川还批评了不充分的储备保管标准,引用了Facebook早期计划自我保管Libra资产的例子,认为这是设计上的缺陷。他主张,储备应由中央银行或在中央银行监督下的认可保管机构持有。
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和美国的GENIUS法案解决了部分这些问题,但周小川表示,监管漏洞依然存在。他建议编制实际流通数据以估算赎回风险,并称当前的监督框架“远远不够”。他提到香港的票据发行模式,指出银行需向货币管理局存入美元以发行本地货币,并强调“仅靠M0储备无法在M1和M2的赎回压力下维持稳定”。周小川呼吁监管机构开发更强有力的工具,以追踪放大渠道并防止稳定币在杠杆或投机活动中的误用。
稳定币的赎回风险悖论
TerraUSD在2022年5月的崩溃正好说明了周小川所指出的机制:一旦锚定失效,LUNA的铸造-销毁套利加速了供应通胀并抽走了市场流动性,催化了赎回。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人员指出,在2022年5月1日至5月16日之间,稳定币的市场资本化下降了256.3亿美元——这证明了在压力期间放大渠道超越了储备。
最近,Investopedia发布的分析则呈现了不同的视角,将注意力从发行机制转向稳定币设计中的危机驱动脆弱性。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赎回风险悖论”,即在正常情况下支持稳定币锚定的套利机制在市场压力下可能加速崩溃。他们发现,即使在去中心化套利的情况下,系统脆弱性仍然较高——稳定币的年化风险估计在3.3%到3.9%之间,高于FDIC保险存款。研究表明,在十年内,发生重大稳定币危机的概率约为三分之一。这一观点认为,市场套利等稳定性工具本身可能成为系统性压力的来源,突显了稳定币模型在处理极端事件时的潜在设计缺陷,而不仅仅是发行控制或储备政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