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的水电与加密货币挖矿
老挝正在探索利用多余的水电进行加密货币挖矿,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关注和国内批评。该国长期以来的水坝建设项目创造了电力过剩,但也使老挝背负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务。现在,政府希望通过能源密集型的加密货币行业来实现这一过剩电力的经济价值。
政策制定者的考虑与批评
根据国营的《万象时报》在一次政府会议后的报道,政策制定者正在考虑“长期经济机会”,包括数字资产挖矿,这可能将多余的电力转化为经济收益。然而,批评者警告称,这一举措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环境后果。
水坝的建设破坏了河流,减少了下游的农作物产量,损害了渔业,并迫使数千人迁移。
湄公河能源与生态网络的主任维通·帕姆蓬萨卡伦强调,这一倡议并非出于国内需求,而是受到债务压力的驱动。
水电供应的季节性与社区影响
水电的供应也具有季节性;在干旱季节,老挝常常需要从邻国,特别是泰国,购买电力。国际河流组织的皮安蓬·迪特斯表示,承诺补偿被迫迁移的社区的承诺大多未能兑现,导致许多人生活更加困苦。
区域投资者的关注与未来目标
尽管面临批评,这一举措仍吸引了区域投资者的关注。老挝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经济体,计划为本地的加密挖矿和交易平台发放许可证,同时试图规范在中国于2021年禁止加密货币后迁移到老挝的中国矿工。
数字经济战略与风险
2023年5月,老挝公布了数字经济战略,重点关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电子金融。8月,国有的老挝电力公司宣布,由于干旱、出口承诺和未偿还的债务,将削减对加密农场的供电。
风险依然很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1月警告称,“高水平的公共债务对中期经济前景构成挑战”,而通货膨胀和老挝基普贬值(在过去五年中对美元贬值了一半)进一步加大了压力。此外,美国对老挝出口的关税目前高达40%,是华盛顿贸易伙伴中最高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