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的法律可执行性如何?

6 小时前
閱讀 6 分鐘
2 視圖

法与账本:加密法律新闻

法与账本是一个专注于加密法律新闻的栏目,由Kelman Law提供——一家专注于数字资产商业的律师事务所。如果你曾经问过智能合约是否具有法律可执行性,答案通常是肯定的。然而,执行的可行性不仅取决于合约是否基于区块链编码,还依赖于传统合同原则。本文将概述智能合约的可执行性,并提供一些实用建议,以帮助起草更有可能被执行的合约。

什么是智能合约,法律可执行性为何重要

智能合约是一种自我执行的数字协议,存储在区块链上。虽然代码自动化了执行过程,但法院在评估其可执行性时,仍然使用传统合同法原则:要约、接受、对价和缔约意图。通过加密密钥签署的智能合约可以满足《统一电子交易法》(UETA)和《电子签名法》(E-Sign Act)下的意图签署要求。这种法律认可确保了区块链合约不会因为其数字存在而自动失去可执行性。

各州对智能合约的认可

一些州明确确认了智能合约的可执行性。例如,亚利桑那州修订法典第44-7061条规定,合约不能仅因为包含智能合约条款而被否定法律效力。这一法规增强了区块链协议的法律地位,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其他州则认为现有的合同法足以管理智能合约的复杂性,仅承认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使用,而没有明确赋予其可执行性。

法院关注同意,而不仅仅是代码

最近的案例法表明,在评估基于区块链的系统时,法院更关注基本的同意和控制问题,而非技术复杂性。在Van Loon诉财政部案中,第五巡回法院认为,Tornado Cash的不可变智能合约不能被视为“财产”,因为没有个人或实体行使传统上与所有权相关的支配权。法院强调,没有任何行为者能够排除他人使用基础合约,因此该系统缺乏可以被占有或控制的基本属性。这种处理反映了更广泛的司法本能,即将不可变智能合约视为自主的技术工具,而非根植于人类行为的传统协议。这一区别突显了对更清晰法律框架的迫切需求,以解决区块链行为如何以及针对谁可以被执行的问题,尤其是当代码本身在没有集中决策者的情况下运作时。

智能合约法律面临的挑战

即使智能合约在理论上符合传统合同原则的可执行性,它仍然会引发一系列在传统协议中不会出现的法律挑战。由于操作“条款”嵌入在代码中,双方可能会被绑定于他们从未真正理解的条件,这引发了关于是否发生了有意义同意的真实问题。许多基于区块链的合约的不可变性也可能使责任分析变得复杂,尤其是在没有可识别的运营者或控制实体的情况下,如CFTC诉Ooki DAO(Van Loon)案及类似案例所强调的那样。一些智能合约安排可能还会触发《欺诈法》,要求签署书面文件以确保可执行性;在这些情况下,缺乏传统签名或书面文书迫使法院决定链上行为是否构成法律上足够的“书面文件”。尽管自动化可能减少日常人类参与的需求,但并不消除争议。当执行出现问题,或代码未能捕捉到各方的实际期望时,传统的争议解决机制——仲裁、诉讼或合同中定义的链外治理——仍然必须作为最终的保障。

提高智能合约可执行性的实用建议

为了最大化智能合约的可执行性,请考虑以下几点:

  • 确保合约条款清晰易懂,避免复杂的法律术语。
  • 在合约中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 使用适当的签署机制,确保所有相关方都能有效签署合约。
  • 考虑法律咨询,以确保合约符合当地法律法规。

结论:智能合约具有法律约束力吗?

是的——当它们符合传统合同法标准时。法院会执行那些显示出明确同意、适当披露和有效签署机制的智能合约。合约在区块链上执行并不会自动赋予其法律效力。

通过将链上自动化与链外法律明确性相结合,各方可以最大化智能合约的可执行性,同时降低2025年及以后法律风险。在Kelman PLLC,我们鼓励数字资产领域的客户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的加密法律环境。我们将继续监测各个司法管辖区的加密监管动态,并随时为客户提供在这些不断演变的法律环境中导航的建议。如需更多信息或安排咨询,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