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监管机构对数字资产Treasury模式的审查
香港监管机构已阻止至少五家上市公司转向数字资产Treasury模式,因为他们正在考虑是否需要正式的监管框架来遏制估值泡沫并保护零售投资者。当地媒体报道称,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黄天耀表示,该机构正在监测上市公司如何管理数字资产Treasury,因为他们担心股价膨胀可能与其基础加密货币持有量不符。
黄表示:“SFC担心数字资产Treasury公司股价是否以显著溢价于其数字资产持有成本进行交易。”
他指出,美国的一些上市公司持有加密货币,其市场估值已飙升至其数字资产成本的两倍以上。根据新加坡10X Research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研究结果,零售投资者在交易数字资产Treasury公司时可能损失了约170亿美元,因为许多股东通过以显著高于公司净资产价值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而过度支付了加密货币的风险敞口。
市场压力与监管行动
一些主要的香港数字资产Treasury公司,如博雅互动和奥尔游戏国际,近期股价也面临压力,过去几个月加密市场的波动加剧了这种压力。因此,香港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转向数字资产Treasury策略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并已对几家试图在没有明确运营实质的情况下将传统业务重新品牌化为加密持有工具的公司采取了行动,引用了限制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过多流动资产的上市规则。
黄继续表示:“我们提醒投资者充分了解数字资产Treasury的潜在风险。”
他补充说,SFC计划加强公众意识和投资者教育工作,以帮助零售交易者更好地理解数字资产Treasury的运作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根据一份报告,SFC在进行审查后将决定是否“有必要建立数字资产Treasury的指导方针”,因为香港目前没有针对上市公司投资加密货币的监管规定。
全球监管挑战
香港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监管审批困难的加密货币上市公司市场。本月早些时候的一份彭博社报告披露,印度和澳大利亚也面临类似的障碍,证券交易所对公司将大量资产配置到数字资产上表示担忧。值得注意的是,在澳大利亚,ASX规则禁止上市公司将超过50%的资产持有现金或现金类工具,这使得公司难以采用纯粹的加密Treasury模型。
与此同时,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最近因Jetking Infotrain计划将募集资金投资于加密货币而拒绝了其上市申请。加密行业专家也对数字资产Treasury公司的快速崛起发出了警报,担心许多公司在没有明确风险控制或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运营,使零售投资者在市场转向时面临风险。